眼鏡蛇

黑腹個體(多數產於東半部)

林晉霆.攝 提供給本站使用 

白腹個體(多數產於西半部)

林晉霆.攝 提供給本站使用 

白腹個體幼蛇

林晉霆.攝 提供給本站使用 

花肚個體(攝於台中大坑)

林晉霆.攝 提供給本站使用 

接近無紋個體

 CC BY 4.0 (emi paggy)台灣爬行類回報

眼鏡蛇小檔案

學名: Naja atra (CANTOR, 1842)
體長:最大約200公分
毒性:強 
常出沒時間:日行性
可見頻率:偶見
保育等級:一般類野生動物

描述

眼鏡蛇是一種大型的蛇類,最大全長可達2公尺,體背主要為黑色,其上有一些細的灰白色環紋,尤其以頸部的紋較寬而明顯。眼鏡蛇易受激怒而將前身昂起,頸部並擴張成前後扁平狀,此時頸背部的白色環紋更為明顯,常呈眼鏡狀,故有眼鏡蛇之稱。眼鏡蛇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蛇類,大約在1月左右交配,而後在夏季產卵,每窩可產下卵7到25枚,約1個半月至2個月便可孵化,初生仔蛇全長約20公分,雌蛇會有護蛋的行為。

作者 王緒昂 臺灣生命大百科

分布

眼鏡蛇廣泛分布於臺灣全島1000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地區以及馬祖,此外,在中南半島和中國南部地區也有其分布。

作者 王緒昂 臺灣生命大百科

棲地

眼鏡蛇棲息於山區或農墾地,除天氣悶熱時改為黃昏活動外,一般而言為白天活動的蛇類。攻擊性強,又具有強烈的神經性毒性的眼鏡蛇,能致人於死,需小心因應。眼鏡蛇食性甚廣,從魚類、蛙、蟾蜍、蜥蜴、蛇、鳥、鳥蛋到鼠類都會捕食。

作者 王緒昂 臺灣生命大百科 


更多關於眼鏡蛇的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