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傘節
![](https://d6fb7f3b6f.clvaw-cdnwnd.com/cad01376c7461852bb6eabef2d2b45d1/200000166-1ee6a1ee6c/file-75-20200704083558.jpeg?ph=d6fb7f3b6f)
雨傘節全身完整的黑白花紋
CC BY 4.0 (涂祐嘉) 台灣爬行類回報
![](https://d6fb7f3b6f.clvaw-cdnwnd.com/cad01376c7461852bb6eabef2d2b45d1/200000165-074be074c0/118967050_3115781105218354_2913839393746922704_n.jpg?ph=d6fb7f3b6f)
背上的大片六角型鱗片為主要特徵
湯皓宸.攝 提供給本站使用
![](https://d6fb7f3b6f.clvaw-cdnwnd.com/cad01376c7461852bb6eabef2d2b45d1/200000164-ac462ac464/file-75-20200816085831.jpeg?ph=d6fb7f3b6f)
花紋變異個體
CC BY 4.0 (涂祐嘉) 台灣爬行類回報
消防隊抓到的輕白化個體
林晉霆.攝 提供給本站使用
雨傘節小檔案
學名: 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(BLYTH, 1861)
體長:最大約170公分
毒性:強
常出沒時間:夜行性
可見頻率:常見
保育等級:一般類野生動物
描述
雨傘節是一種中型的蛇類,最大全長可達170公分,全身僅單純由黑白相間的環紋構成,白色環紋的寬度遠比黑色環紋窄,只有極少數個體的黑色環紋會變成淺棕色、破碎不完整,或環紋消失而呈現全身一致的棕黑色。可由其單一鱗片的尾下鱗及背中央大型鱗片這些特徵,來和其他蛇類區隔。雨傘節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蛇類,於8、9月間交配後,可於春末至夏季產卵,每窩可產卵3到20枚,孵化期1個半月,初生仔蛇全長約25公分。
作者 王緒昂 臺灣生命大百科
分布
雨傘節廣泛分布於臺灣全島,金門和馬祖1000公尺以下之低海拔地區。此外,中國西南和南部地區亦有分布。
作者 王緒昂 臺灣生命大百科
棲地
雨傘節主要棲息於山區、開墾地等稍微陰暗潮濕的環境,屬於動作緩慢,性情溫馴的蛇類,可是劇烈的毒性卻能致人於死,應該小心因應。夜間活動的雨傘節,主要以蛙、蜥蜴、魚和其他蛇類為食。作者 王緒昂 臺灣生命大百科